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节

吏部尚书立刻出列,奏请道:“皇上,先帝已经下葬,殿试应该提上日程了。”

李衍点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往年试题都由读卷官出试题,殿试前一日由天子亲定题。但此次科举有女子参加,又是同天子一同长大的女子。

大臣们忧心,就殿试形式的改革吵了起来。吵来吵去话题就引到了李衍身上,大意是让他避嫌。

但文武百官又不明说,李衍严重怀疑他们是吵给他看的。

他开始有些坐不住了,只能用手支着额头,斜靠在龙坐上,企图让自己舒服些。注意力却集中在系统面板的血条上。

1、-1、-1……

他这状态真像不断在掉血的大boss,就等耗空血槽了。

李衍疲惫的揉揉眉心,福宝注意到他的动作,压低声音问他怎么了。

他摇摇头,拧眉不语。

想到今后还要上朝,开小会,批奏折,他就一阵心梗……难怪父皇会头疼。

他这是用命在龙坐上耗啊。

文武百官吵了一个时辰也没个结果,李衍看着面板里的

血条,耐心都快耗尽,突然就起身了。

方才还吵吵嚷嚷的文武百官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齐齐看向李衍。林御史眼见着他要走,连忙开口问:“皇上,还在上朝,您要去哪?”

李衍停住步子,捂住胸口看向众人:“朕瞧着你们还没吵完,就先回去歇着了。你们继续吵,不用管朕,待吵出个结果,派人通报朕一声就行。”

文武百官:他们就是吵给皇帝看的,正主不在,他们还吵什么吵。

林御史不满道:“皇上,先皇也体弱,但先皇早朝从来不这样。”

李衍眯着眼看着他:“看来林御史很怀念先皇,要不你下去陪先皇?”

这下没人敢说话了。

李衍走得心安理得,待到了偏殿,他就拖了鞋躺到了早就铺好的软榻上,边撸胖橘,边交代福宝道:“你去看着他们吵,不吵出个结果,不许他们停下,不许他们走!”

他当初跟着大皇兄上朝时,是亲眼见过这帮老家伙有多能吵,又有多拖朝的。不治治他们这个毛病,每次早朝岂不是要耗死。

福宝点头,然后绕出偏殿,重新回到了金銮殿上。站在已经空了的龙坐上看着文武百官:“皇上说,让诸位大人继续讨论。杂家听着,待会转述给皇上。”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是对大楚未来的担忧:皇上身体如此之差,连早朝都撑不住,这可如何是好?

早朝还在继续,诸位大人只能继续讨论。

就这样耗到了午后,原本争吵不休的文武百官终于吵不动。

口干舌燥,肚子里空空如也,饿得心慌。

这个时候,吃饱喝足的李衍终于出现了,懒懒的斜靠在龙榻上,问:“怎么没声了,继续讨论啊!”

皇上都发话了,他们当然得继续。

只是他们没讨论多久,李衍又捂着胸口走了,临走时虚弱道:“诸位大人若是吵出结果了,就写份折子递上来,朕心慌得受不了,得去找太医了。”

众人顿时无语了:又来!哪有这样当皇帝的?早朝怎么能说走就走了?不看着他们吵怎么裁夺?

金銮殿上没人说话。

福宝扫了一圈,笑意盈然道:“诸位大人继续吧。”

这一晃又到了傍晚,有人要出去

,就被御前侍卫拦下了:“皇上交代,还是早朝期间,还未散朝,诸位大人不能贸然离开。”

文武百官:“……”

这都快晚上了,哪有早朝上一天一夜的?

看来今日不给出个殿试改革的具体意见,这朝是散不了了。

众人又熬到了亥时,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原本吵吵嚷嚷的众人意见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迅速写了两份折子呈了上去。

很快折子被打了回来,福宝传话道:“皇上说太复杂了,看不懂。”

文武百官:看看看,这就是从前不好好读书的结果,连折子都看不懂。

他们只能改掉文绉绉的毛病,简练再简练,然后将折子又呈了上去。

不到两息折子又被打了回来,福宝继续传话:“皇上说殿试太繁琐了,他有心疾,恐撑不了太长的时间。”

文武百官绞尽脑汁,把能去掉非必要的环节都去掉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改了五次,在文武百官的膀胱都快被撑爆时,皇帝终于松了口,宣布下朝。

文武百官立刻狂奔出宫。

第二日早朝,李衍刚喊平身。诸位大人一句废话也没有,又事说事,有折子上折子,然后迅速退朝。

原本一个时辰的早朝,生生缩短到了一刻钟,生怕多耽搁一秒,皇帝的心疾又犯了,又把他们晾在金銮殿上一整日。

好好的一个早朝,把所有人都上怕了!

哎,有个身体不好的皇上就是麻烦!

从前先皇也不这样啊。

签到126天

殿试定在新皇登基三日后举行。

殿试的前一日,国十几个阅卷官商量出议题后,请李衍亲自裁决。

李衍为了避嫌,并未亲自拟定议题,而是在几个议题里面勾选一个作为考题。

同时又令十皇子同国子监祭酒一行人一同管理考场。

殿试当日,所有人考生在宫门南门集合,礼部官员点完名统一分发考试要用的白纸和物品,然后再由鸿胪寺的官员领着入宫,至两仪殿参考。

这一日,李衍都不用人喊,早早的起来到了两仪殿。

诸位举子到了近前皆是垂眉敛目,然后按照规矩下拜,生怕触怒了圣言颜。

李衍喊了句平身,目光从最前面的陆小宁身上扫过,然后朝礼部的官员摆手:“开始吧。”

参考的考生按照座位依次坐好,礼部尚书亲自分发策论考卷。

考生开始认真作答,考场落针可闻,考至中途,突然传来一声猫叫。

有几个考生忍不住寻声望去,就看到宝殿之上,天子懒散的斜靠在御座上,身下铺了褥子,手里抱着猫,悠闲的圈寻着现场。

完全一副富贵窝里的小公子模样。

考生微楞,就叫十皇子的一声轻咳拉回了神,立刻垂眉敛目接着答题。

脑海里却不自觉浮现出坊间传闻。

传闻新帝是太上皇的十一子,出身便有心疾,自幼在冷宫里长大,时常吐血。

方才瞧着身体确实不太好。

还传闻,新帝和去年入国子监的陆昭宁一同长大的……

陆昭宁能特许以女儿身参加科考,这次科考状元是不是内定了?

几个考生余光又瞟向陆昭宁,据国子监的人说,这位陆姑娘是有真才实学的……

国子监小测中很是出类拔萃,年底考核也是第一。

瞧着是个飒爽的,应该不屑舞弊。

然而,接下来的殿试流程表明,是他们多想了。

他们考完后,考卷就被‘监考’大臣收了上去,然后现场糊名。糊掉名字后再由礼部的官员分开誊抄。最后由礼部尚书亲自一张一张考卷的读,现场十四个阅卷官挨个打分,从0分到1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值为这个考生的最终的分数。

之后御前的对答也是,考生和皇上对答完后,由十一个阅卷官根据考生的临场反应,答的好话当场出分。

两项分数相加,最高分者为状元。

而且全程都不用考生回避,直接出结果。

先前从殿试到传胪,足足需要四五日。过程之繁琐,效率之低让人发指。

这次的殿试,场面之刺激,前所未有。

全程皇帝都只是看着,没有过多的干预,保证了最大的公平公正。

最后的结果传到内阁周大学士手里时,他不可置信的瞪大眼,迟迟没有宣读。

李衍坐直了身子,拧眉提醒他:“周大人?诸位学子还等着呢?”

两仪殿内桌椅已经撤了下去,考生已经按照原来的站位站好,皆目光灼灼的盯着周大学士手里的结果。

周大学士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始唱名:“甲;一甲第三青河姚温良……”

名次唱完,听了全程的所人学子,排名似乎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

但无可否认,这次殿试的结果是最公平公正的。

陆小宁被钦点了状元,所有考生看她的目光既钦佩又有些不是滋味。

他们居然让一个女子给比了下去!

阅卷官和监考官此刻心情也极其复杂,先前先帝延续长公主的政策,继续开办女学,又举荐陆昭宁去国子监。他们心里其实一百个不乐意的,都等着看笑话,然后好和世人说‘你们看,女子能成什么大事’、‘女子怎么能为官’。

好顺势和新帝提出关闭女学。

但陆昭宁居然一举夺魁,直接中了状元!

此次殿试这么多男儿郎,居然无一人压过她。

简直是将他们这些文武百官的脸丢在地上踩了,郁闷、难受、难以启齿。

殿试结果当晚就传了出去,第二日,一甲三人插花披红,状元着红袍,榜眼、探花用彩花,由御林军亲自护送跨马游街。

道路两侧人满为患,这一日,京都所有的女子都出来瞧热闹,瞧见高头大马上的陆小宁,眼睛里全是光亮。

原来女子除了嫁人,还能读书、考状元、做官,能受百姓拥戴,能得帝王和天下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