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祸不及家人。如今朝中所能用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刚刚恩科才过,稍微的能填补一些进来,但若是杀多了,也是不够的。”/p
“再了,那些妇女儿童能做什么?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他们也有可怜之处。”/p
这一点,刘伯温是赞同的。/p
“你要继续这样,那这件事,你就不必管了。”朱标大一挥。/p
朱元璋重重的拍了下桌子,瞪大眼站起来。/p
周身散发着凌厉的气势。/p
朱标悠悠的扭过头,对上朱元璋的眼:“如何?”/p
“哼!不管就不管!”/p
正好,他可以去逗孙子孙女了。/p
哈哈!/p
真不错!/p
刘伯温眨巴了下眼,愣是没反应过来。/p
这,这是怎么回事?/p
刚刚明明不是这样的。/p
“那啥,咱还是要一句,其他官员你若不想杀,把证据交过来,胡惟庸以及亲眷,咱一个都不想放过!”/p
“你要放过,那咱就亲自下旨杀无赦!”/p
这,是他的底线!/p
朱标看着朱元璋。/p
只能是无奈得深深叹息。/p
祸不及家人啊!/p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p
朱标回了太子府,把之前没有看完的都看完。/p
还没看多久,就收到消息,是朱元璋把胡惟庸的亲眷都下狱了。/p
足足有五百人啊。/p
朱标听到这数字,眼皮一抽一抽的。/p
五百人,这是把胡惟庸的祖宗三代都给挖出来了。/p
看来,是等不得他慢慢处理了。/p
朱标连忙赶往大牢。/p
“参见太子殿下。”/p
狱卒的声音响起,紧接着,朱标就听到了告饶声。/p
“太子殿下我冤枉啊。”/p
“我只不过是胡大人的远房远房亲戚罢了,为何他犯错,我和我的家人都要被下狱啊。”/p
“求求你,放过我和我的家人吧。”/p
/p
朱标顺着求饶声,走到了大牢的尽头。/p
在大牢的尽头,是胡惟庸的牢房。/p
胡惟庸被砍了一只胳膊,再加上因为焦虑,不过一日,就老了十岁。/p
鬓边全白了。/p
“打开吧。”/p
听到声音,胡惟庸才缓缓的抬起头。/p
见是朱标,哼了一声,就看向别处了。/p
朱标轻轻笑了笑,边边走进来:“看来,胡大人还是担心的。”/p
胡惟庸瞥了朱标一眼,不做声。/p
“既然担心,那先前为何还要放纵呢?”/p
“本是很好的开局,如今却成了这样,难道你当真就没有一点后悔?”/p
“现如今啊,不仅仅是你,你的家人,你的下属,你的远房亲戚,一个都跑不掉了。”/p
胡惟庸这才缓缓的睁开眼。/p
朱标温和的对他裂开一口白牙:“如何?觉得孤的话有问题?”/p
胡惟庸:“你何必多言?死就死了,难道我还能逆天改命不成?”/p
“哈哈!”朱标笑了,“确实,如今的你,不仅仅没有办法逆天改命,就连你的家人,你的九族要不要刨出来鞭尸,那都是孤一句话的事。”/p
胡惟庸再一次闭上眼。/p
朱标给了身后人一个眼色。/p
那人立刻拿着白绫走过来。/p
/p
“孤知人命之事为天,只要你写悔过书,孤能保下你的亲戚。”/p
亲戚?/p
大可不必。/p
胡惟庸不言。/p
若是他的儿子能被保下,那这悔过书写了也就写了。/p
可保不下,那就没有写的必要。/p
朱标急了。/p
他想保下无关人等,可胡惟庸这等态度,怕是护不住啊。/p
“你死也就罢了,难道你想看到,因你一人而被屠戮满城吗?更何况,现在不仅仅是满城,是浙东,淮西等数个地方,数万人!”/p
胡惟庸抬头,冷冰冰的看着朱标:“那,又如何?”/p
“如蝼蚁一般的人,有甚活着的意义。”/p
“你”朱标气结。/p
“来人啊,重打胡惟庸三十大板,再上火刑!”朱标拂袖,走了出去。/p
不多时,狱卒过来,按照朱标的要求,先打了胡惟庸三十大板,又丢去,在左右脸颊两边狠狠的烫了两个印记出来。/p
此刻的胡惟庸,毫无生。/p
他看了眼朱标,神色几近平和。/p
果然,这有些人啊,就该好好的打一顿。/p
“现在,可以写悔过书了吗?”/p
话音落下,胡惟庸就偏过头去。/p
显然,他还有一口气,并不愿意。/p
朱标:“你死了,不打紧。你的家人,孤也不能留下,但,你的孙子孤能想想办法,至于其他的亲戚,孤也能保证,全部将他们放了。”/p
“与你亲近一些的官员,有实证者,不能留。其家人,可留。其余主动认错者,也综合考量后,留下。”/p
胡惟庸闻言,这才缓缓的抬眼看着朱标。/p
眼神中还有点不相信。/p
朱标当真愿意?/p
如今这大明,虽朱元璋是一把,可朝廷在朱标的控制中。/p
朱标不,朱元璋都不敢跳。/p
朱标面对胡惟庸的眼神,重重的点头。/p
他确定,他也能做到。/p
“好,我写。”胡惟庸声音嘶哑的。/p
朱标给了一旁的太监一个眼色。/p
此人和旁边的人立刻转身,不多时,里面多了笔墨纸砚。/p
另外一人,则抬了桌子过来。/p
狱卒放下胡惟庸。/p
胡惟庸踉踉跄跄的走到砚台前,盯着桌子。/p
须臾,他开始写。/p
“臣早年从龙有功,然,大名初定,百姓安居乐业,臣也享受尊荣,逐渐迷失本心”/p
写完后,胡惟庸把悔过书交给了朱标。/p
朱标拿过,细细的看了,确定没有问题后,又递了回去。/p
胡惟庸在上面,摁上了自己的印。/p
朱标把悔过书放在怀中,目光挪向一旁的白绫。/p
胡惟庸也看到了白绫。/p
他冷笑一声,缓缓的走了过去。/p
他明白朱标的意思,/p
事到如今,他如何能活?/p
只是,这样的死法,他不甘心!/p
“我胡惟庸一生,贫困与富有,谨与傲慢皆曾过。今日死于牢中,虽恨不悔,愿来生,心随意动,得享晚年!”/p
胡惟庸,洪武十三年,上吊于狱中。/p
朱标拿着胡惟庸的悔过书来了御书房。/p
此刻的朱元璋正在想着,要如何处置胡惟庸及其党羽。/p
朱标进来后,郑重的把悔过书放在了朱元璋前面。/p
朱元璋看了眼胡惟庸的字迹,又看了看朱标,皱起眉头,不解的看他:“你这是何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