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颔首。/p
朱标则:“不过是少部分的声音罢了。民心所向,那便好了。至于其他的,都可无需在意。”/p
“咱想放假了。”/p
什么?/p
朱元璋那略带幽怨的口气落入朱标耳朵中,他侧目不悦的看过来。/p
接触到朱标眼神的朱元璋有些怯怯的,却也还是壮着胆子:“如今这朝野上下,都在你的掌控中,大事事你都管得很好。咱这个皇上,不过是虚设罢了。如今的咱,年纪大了,身体也逐渐不如从前,不如放松下来,享受美妙的老年生活。”/p
“呵呵。”朱标盯着朱元璋,笑容阴恻恻的。/p
享受老年生活?/p
感情是让他辛辛苦苦的干活,老头子只想在后面加油打气?/p
如今这天下,可不是他的天下。/p
再了,当太子,万一某天不想尽心了,那就罢工,谁又能奈他如何。/p
可当了皇上,就没那么自由了。/p
阴冷的笑容笑得是朱元璋头皮发麻。/p
“罢了罢了,就当咱没有提过。”/p
如此就好。/p
朱标笑得十分和蔼。/p
可这笑容落在朱元璋的眼中就不是这回事儿了。/p
“若无其他,儿臣就先告退了。”朱标难得的行礼一次。/p
朱元璋挥挥。/p
翰林院的那些官员,职位不高,且上面都有人压着,纵然是能力出众,想要博一个不错的官职还是挺难的。/p
如今太子殿下将挑选湖广填川的领导者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们,他们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p
不过三日,就选出了一份名单。/p
为了确保不出问题,这份名单是交给刘伯温看了,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才交到朱标上的。/p
朱标拿着名单,上下看了一圈,抬眸问刘伯温:“刘大人觉得,何人合适。”/p
这上面的几个人,家境,在当地的声望,如今在做什么,之前经历了什么,都写得明明白白。/p
刘伯温:“微臣纵观所有人,觉得明玉珍会合适一点。”/p
“明玉珍?”朱标皱起眉头。/p
明玉珍此人,他怎会不知道?/p
明初的第一次湖广填川就是他带领的。/p
明玉珍是随州人,世代务农,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素有大志。/p
当年填了四川后,就在四川拥兵自重,在重庆称王,最后被老头子派兵给灭了。/p
一旦有战事出现,对百姓是极为不利的。/p
虽区域性的战争无法长期避免,可能减少一桩是一桩,对于百姓而言,就是莫大的好事了。/p
刘伯温颔首:“对啊,此人往上几代都是农民,自己也务农,只是读了一些书,再加上为人热情,也懂得在农业上创新,就成了湖广一带的名人。”/p
“先前您不就是想选一个家里面世代务农的吗?不想过去以后出现问题。那微臣觉得,明玉珍就是最合适的一个。”/p
朱标叹息一声:“恰恰相反,此人最不合适。”/p
不明白的刘伯温一脸疑惑的看着朱标。/p
朱标跟刘伯温解释:“这个人,这时候就表现出了这么多的好。那四川山高皇帝远的,路途艰险,他常年在那个地方,得了更多的威望后,会不会生出逆反心思?”/p
“为何现在要湖广填川?不就是为了四川的人口快速回复,农业,商业等得到有效的发展?可若是弄巧成拙,受伤害的,依旧是百姓?”/p
他完以后,刘伯温就垂下头不话了。/p
朱标的脸色再一次的变化。/p
/p
“可是,要是,不是明玉珍去的话,又当是谁去呢?”/p
史料中记载的,那几乎可以,明玉珍就是目前最合适的。/p
“那微臣让翰林院再弄一弄?”/p
朱标点头。/p
随即,他又问道:“这份名单还有谁看过?”/p
“宋濂,宋大人,礼部尚书也看过。“/p
“啊?”朱标错愕不已。/p
刘伯温解释道:“湖广填川的重要性,大臣们都知道了,自然是要有所反应的。此事如今是全民关注,大臣们若是不上点心,被锦衣卫抓到了皇上面前,那可就不好了。”/p
闻言,朱标愣了下,随即头疼得不断的揉太阳穴。/p
这可就真的麻烦了。/p
我老头子,没事儿搞什么锦衣卫来监督百官啊。/p
我看迟早要反噬!/p
刘大人的意见就代表着绝大多数的官员意见。/p
明日早朝必定要起此事。/p
他得想一个有效的办法。/p
思虑了片刻,朱标让人回宫中给朱元璋送信,他去湖广一趟,商讨人选一事,暂且搁置。/p
朱元璋得知这消息,几乎被气得发疯,连连朱标傻了。/p
经过两日的赶路,朱标来了湖广。/p
不敢休息,他让马夫直接将马车停到明玉珍的家门口。/p
此刻正值晌午,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虽中秋已过,田间事务不多,明玉珍还是和父母扛着锄头在中午才回了家。/p
他们刚刚到家,便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朱标。/p
明玉珍眼中疑惑闪过,下一秒便壮着胆子走近一些,细细的打量起朱标。/p
因是微服出巡,朱标一身灰色棉麻长袍,头顶也是最普通的簪,连最普通的玉冠都没有戴。/p
朱标静静的看着明玉珍的打量。/p
他从明玉珍打量的眼神中看出,明玉珍猜到了自己身份不一般。/p
打量了片刻后,明玉珍做了个请的姿势,邀请朱标进去。/p
待朱标落座,明玉珍端来了清水。/p
“这位公子您将就点,连日来都在务农,不曾好好的整理内务。”/p
话虽带着歉意,模样确实泰然自若的。/p
这模样,看得朱标心急。/p
若明玉珍有明显的问题,或者是表现得不那么好,他都可以到老头子那里明玉珍品行不端,不适合做湖广填川的领导者。/p
朱标:“无碍。”/p
明玉珍坐在朱标对面。/p
“敢问公子是何方人士,来此所为何事。”/p
“南京人士。”/p
“南京距离此处不近,公子舟车劳顿,还请在鄙人家中稍作休息。”明玉珍着,扭过头,和家中的父母交代了几句。/p
他是让他的父母去做吃的了。/p
对于为何朱标不自己此行的目的,他并不追问。/p
“不用了,今日前来,也不过是为了问明公子几个问题罢了。”/p
\&ot;jr??}?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