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水患是控制不了,那是否可以引导呢?”/p
引导?/p
朱标回眸看来。/p
他的眼神深邃了不少。/p
这,是个办法。/p
“可还是要等儿臣过去,好好的看过了才知道要如何引导啊。”/p
就算是当地的百姓上了折子,提出了有效办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的。/p
那不成就由着他们。/p
只要提出办法,就统统答应啊?/p
朱元璋歪着脑袋看朱标。/p
朱标重重的点头。/p
嗯嗯,就是这样的。/p
片刻后,朱元璋苦笑:“罢了,你总有自己的理由,不论咱如何阻止,你都会一意孤行。”/p
顿了顿,他叹息道:“此事,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吧。”/p
“是父皇。”/p
返回应天府的路,也并非顺畅。/p
延绵的阴雨有南移的迹象。/p
他们回去这一路,都是雨。/p
队伍是走走停停。/p
明明不长的一段距离,却用了足足三日。/p
而这三日,朱元璋没有少收到淮河水患的急报。/p
这可把朱元璋急得跳脚,早早的拉着朱标就要商议此事。/p
朱标一脸的淡定。/p
仿佛这出事的不是自己,就无关痛痒一般。/p
还因此他被朱元璋狠狠地训了一顿。/p
朱标也没开口解释什么。/p
一直到回了应天府。/p
留守在应天府的朱棣早就着急了。/p
以听他们进了城,连忙带着留守的官员出来迎接。/p
迎接到以后,朱棣把朱标给拽到了一旁。/p
“你听了吗?淮河水患!”/p
朱标颔首:“我们就是为了此事才回来的。”/p
进凤阳的路都被堵住了,根本走不通。/p
退回来又遇上了延绵不断的雨,这才耽搁了这几日。/p
他也有想过,在路上的时候就做出决断,让人先去处置。/p
可奈何这一路,他都不曾想到有效办法。/p
只得,先派遣两人过去,了解情况的同时做一下疏导。/p
其余的,等他到了再。/p
“父皇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发放了粮食赈灾,只要那边的雨不继续大,就有所缓解。”/p
朱棣看着朱标那样,没好气的轻哼:“估摸着因此也没有少被父皇吧。”/p
朱标苦笑着点头:“不过,你且安心,都能过去的。”/p
被拆穿心事的朱棣,故作无所谓的耸耸肩:“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朝廷有你,有父皇足够了,我呢,就躲在后面,安乐的享受好时光,多自由,多惬意!”/p
朱标苦笑着摇头。/p
他太了解朱棣了。/p
表面故作轻松,实际上在心里,比谁都在意。/p
/p
“不要在这里堵着了,先回去吧。”/p
他把常氏和英儿安顿好,再和父皇商量一下具体的对策,就要出发了。/p
他们回了皇宫。/p
大臣们也先回家,第二天还要上朝。/p
御书房内,朱元璋以及蓝玉等朝中重臣都在。/p
“如今已经确定了,是淮河水患。”朱元璋把折子递下来。/p
刘伯温顺势接过,打开看了起来。/p
朱元璋:“淮河近几年来,水位不停的在涨,今年夏季开始干旱,如今却多雨,这才导致了水患。水患所蔓延的,乃是整个凤阳以及周边,波及大概几万人,其中有几千人因此受伤,几百人丧命。”/p
这不是数目。/p
朱标静静的站着,此刻他并不打算开口。/p
刘伯温在看了奏折以后,也没有立刻开口,而是询问的目光落在了朱标的身上。/p
其余几人的目光也是差不多的。/p
朱标被看得不好意思,扭动了下身体。/p
朱元璋默默的看了过来。/p
眼神犀利,还带着某种感觉。/p
朱标汗颜,尴尬的笑着打破安静:“你,你们这样看着我做什么?难道我脸上有答案啊。”/p
朱元璋冷笑一声:“你是早就有了定论,只是需要咱主动问你罢了。”/p
你这破脾气!/p
刘伯温:“殿下,先前在路上的时候,您就很淡然的表示要打道回府,路上的时候,皇上只下了一道圣旨,那就是,开仓赈灾。此举,只能缓解,并不能根治。受灾的面积大了,受苦的不仅仅是百姓,还有大明。”/p
所以微臣想,这等时候您还如此冷静,向来是有了万全之策。/p
朱标:“也非什么绝对有用的办法,只是咱觉得,既然淮河水患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而凤阳又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那不如就趁着这一次,引导水患,平息水患,顺带再修建堤坝,彻底的保证凤阳的安全。”/p
他这话出来,大家伙儿凑在一起讨论上了。/p
“你觉得呢?”/p
“我觉得还行,只是引导水患,这定然不简单。祭天仪式在即,若殿下去了,恐怕就回不来了。这祭天的仪式岂不是要空缺了?”/p
“可如今水患才是最重要的,平息了水患,才能有安宁啊。想来殿下也是考虑到了这些,才不顾自身的安危,亲自前去。”/p
“引导水患这很难的。”/p
“有志者事竟成吧。”/p
刘伯温在前面没有和他们一起讨论。/p
只是待几人讨论得差不多以后,拱跟朱元璋:“微臣觉得,殿下能去,只是这祭天仪式需要有所补充和调整。”/p
这就不在他们能力范围了。/p
最好就是请钦天监过来。/p
朱元璋也明白,抬了抬:“叫钦天监。”/p
朱标却道:“父皇,不可。”/p
“何为不妥?”/p
祭天仪式不想有问题,淮河水患也要解决,找钦天监是唯一的折中的法子。/p
朱标却:“钦天监算半天,有用没用您知道吗?”/p
朱元璋脸瞬间黑了。/p
他忘不掉这臭子先前曾过的狂言。/p
其他几位脸色变化,却不置可否。/p
就只有刘伯温狐疑的看过来:“殿下您的意思是,祭天仪式也随便一点?”/p
其他的能随便,但就是这个,坚决不能。/p
这是对神灵不敬!/p
朱标颔首:“事急从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请大家不要诸多计较。”/p
刘伯温摇头,确定的告知朱标:“微臣知道,您是一个随便的人。对规矩传统等,一向是不放在心上的。但,祭天仪式,使我们的信仰,您如何讨厌,那也是您的事,微臣并不希望混为一谈。”/p
言下之意就是,祭天仪式必须浓重,精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