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1章 光改了官员俸禄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动起来

朱标解释道:“官员的贪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俸禄不够用。”/p

“但是还有一个潜在因素,那就辖境内当地的豪绅,财主!”/p

听见这话,朱元璋眼睛一眯,“你是蛇鼠一窝?”/p

朱标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p

“这个因素不确定,因人因地而异,但是不得不防。”/p

“而且就算是官员本身没有贪污之心,若是当地的豪绅地主对其用糖衣炮弹一通狂轰滥炸,官员想要秉持本心,便很难。”/p

朱元璋冷哼一声!/p

“放屁!”/p

“保持本心很难?”/p

“咱看就是经受不住诱惑!”/p

朱标沉声道:“官场本身就是个大染缸,在同袍都因为贿赂上官攀升到了更高的位置,兢兢业业的官员却在一个衙门中坐上十几年冷板凳,这是很常见的事情。”/p

听见这话,朱元璋不由得叹息道:/p

“那些文官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啊。”/p

“他们有自己培养人的方式。”/p

“他们看中了哪个弟子,将其培养起来,到时候直接向咱提名,能力没什么问题,再上一通什么举贤不避亲的大道理,咱也就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p

朱标点头道:“所以,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想要独善其身,很难!”/p

“要想地方上不出现那些官员和当地豪绅地主勾结的情况,便要让这些官员动起来!”/p

“动起来?”朱元璋越听越迷糊。/p

“这是啥意思?”/p

朱标解释道:“大体上的制度是,先给各地官员制定一个考核标准。”/p

“孤寡老人的赡养,当地百姓的教化以及纳税情况,还有收成等作为考核标准,制定出甲上,甲下,乙上,,乙下,以及丙,五种考核标准。”/p

“每隔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得甲上者擢升三级,甲下者擢升一级,乙上者平调,乙下降一级,同时由吏部记录在档,若是下次考核不能得甲,便虢夺官身!”/p

“至于得丙者”/p

朱元璋结果朱标的话头道:“是就地罢免吧?”/p

朱标点了点头。/p

朱元璋长呼出一口气,“好大的一盘棋!”/p

“如此一来,大明官员中贪墨的情况必然会骤降!”/p

大明这么多的贪官,他们其中很多人,都在一地经营日久。/p

跟当地的豪绅地主早就沆瀣一气了。/p

而这种轮换制度一出台,直接就避免了这种情况。/p

你就算是跟当地豪绅地主关系再好,等到三年任期一到,要么调动,要么升迁。/p

总之就不会留在原地继续任职。/p

如此一来,那些豪绅地主苦心经营的关系竹篮打水不。/p

光是你这官员到了新辖境熟悉地方,做出成绩,便需要不少时间。/p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p

一个官员刚到一地,勤勤恳恳处理政务,自然就让那些豪绅地主不敢靠近。/p

即便是日子久了,跟当地豪绅地主打好了关系,三年期限一到,立马又要到一个新地方任职。/p

而且这个政策的妙处在于,所有人,在政绩考核完毕之前,谁也不知道会被调到哪里。/p

所以就算是想要提前经营,也是不会有任何可能!/p

至于上一任若是贪墨,等到下一任官员到来之时,只要一查账目,立马就能发现不对去向御史台弹劾。/p

毕竟上下两任官员之间互不相识,谁会替你隐瞒?/p

万一下一任举报,那之前那个官员便是知情不报,同罪论处!/p

如果书俸禄制度时让官员没有必要贪墨的话,拿着轮换制度,便是让官员不能贪!/p

想通之后,朱元璋眼神一眯,声音有些带着一丝寒意道:/p

“咱之所以迟迟不曾对那些贪官污吏下,是因为牵扯太广,如今整个大明的官场空缺太过严重,若是再兴杀戮,大明就离亡国不远了!”/p

不过朱元璋像是猛然想到了什么。/p

连忙问道:“不过,你好像的一直都是地方官员?”/p

“你一直忽略了一个很大的,很重要的群体,你知道是什么吗?标儿。”/p

/p

朱标微微一笑。/p

“儿臣自然知道,父皇的,是京官吧?”/p

朱元璋点了点头。/p

“京官严格意义上来,是要比那些地方官地位更高,权柄更大的。”/p

“可是你却独独忽略了他们”/p

朱元璋着着,声音却戛然而止。/p

他正要借此会教育朱标做事要考虑全面。/p

可看到朱标脸上的表情。/p

朱元璋不由得升起一种感觉。/p

“不对,你不是忘了京官,你是刻意忽视掉他们的?”/p

朱标点了点头。/p

“为什么?”朱元璋不解的问道。/p

朱标解释道:“诚如父皇所,同品级下,京官的地位是比地方官要高的,权柄也会更大。”/p

“而且他们的俸禄也是比地方官要高的。”/p

“所以即便是调整他们的俸禄,他们一样能活得下去。”/p

“而且京官和地方官不同。”/p

“地方官可以根据官员辖境内的政绩来进行考核。”/p

“可京官,如礼部太常寺这等清水衙门,如何进考核?”/p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分析,点了点头。/p

“确实如此。”/p

“但是咱总觉得,不光是如此。”/p

闻言,朱标微微一笑。/p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父皇。”/p

朱元璋瞪眼道:“少跟咱拍马屁,快!”/p

朱标正色道:“除了真的不好设定考核标准以及他们真的不会出现俸禄不够的情况以外。”/p

“则是因为他们舅子天子脚下,是天子近臣!”/p

“他们有任何举动,都瞒不过父皇和锦衣卫的眼睛。”/p

闻言,朱元璋有些怔怔出神。/p

半晌后,他才站起身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有些欣慰地道:/p

“标儿,你帮了咱的大忙了!”/p

“若是如此还有贪官作祟,咱杀起来,便再没有更多的顾虑了!”/p

朱标点了点头。/p

“没错,贪官一多,父皇必定会以为法不责众而投鼠忌器。”/p

“但是贪官就这么一两个杀了之后,震慑效果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p

朱元璋神色淡然道:/p

“好了,既然咱都听明白了,那你先回去吧,咱还有些事情要处理。”/p

朱标点了点头,转身离开武英殿。/p

关于俸禄一事,不管是之前的宗亲俸禄,还是这次的官员俸禄。/p

朱标都是将大明看成一个集团来处理的。/p

在前世,朱标看过一本名为管理学的书。/p

其中将劳动报酬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之为保健因子,用现代一点的话来,就是底薪。/p

而奖金和赏赐,便是激励因子。/p

白一点,朱标处理官员俸禄的方式,就是将死板的俸禄,改为底薪加绩效激励。/p

至于当初朱标为何没有将宗亲制度也按照这种方式来制定。/p

是因为朱标是将那些宗亲看作是大明集团的股东。/p

股东嘛,无可替代,坐着收钱。/p

而那些打工的官员,干不下去可以请辞,对大明创造不了利益就罢免。/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